基層動態
今年以來,生產服務中心緊密結合“四化”建設和煤礦主流機電技術發展方向,緊扣“精優服務”這一戰略定位,構建多層次“四化”建設工作模式,在充分滿足礦井生產服務保障和“四化”建設需求的同時,長足推動企業生產經營向好發展。

搭建優質平臺,推動裝備再制造
為提高企業生產經營工作質量,助推企業創新驅動力及核心競爭力全面提升,中心以“智慧工廠建設”為抓手,通過成立工作專班、編制智能化生產示范車間建設項目規劃和開展智能化轉型升級計劃,搭建“四化”建設工作的指導體系。同時,與相關廠家圍繞行車智能化升級、AGV自動運輸、立體庫房、AI視覺識別、生產可視化、智能管理及綜合調度等智能化生產技術進行技術合作交流,為中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另外,通過合作技術攻關與液壓支架熔覆再制造生產線進行融合,完成了設備工序配套、操作學習、人機磨合、工藝摸索、關鍵工序攻關等步驟,制定了標準作業工時和工藝標準,進一步掌握了多種裝備再制造技術,形成了一系列配套工藝,拓展了產業鏈。

整合優質資源,科技創新提質量
“錨索熱切技術工藝有效解決了錨索在沖切過程中存在的斷面質量問題,提高了沖切工藝的穩定性,實現錨索沖切的全自動化,提高了工作效率。”礦用支護產品加工車間經理介紹道。
中心積極響應彬長集團號召,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參與科技攻關“揭榜掛帥”活動,大力開展“三機槽體自動化綜合修復工藝研究”和“錨索熱切技術工藝研究”兩個項目攻關,全面提升生產加工效率,降低職工勞動強度。
三機槽體自動化修復生產布局和研究,成功研制出雙延長臂焊槍和四延長臂焊槍結構的三機槽體自動化再制造維修設備,較單焊槍設備加工效率提升4倍,并大幅提升“口”字型結構槽體底板的耐磨帶焊接質量。同時還解決了機器人在焊接過程中針對不規則焊道和焊縫寬窄不一等技術工藝問題。

職工廣泛參與,優化經營接地氣
在生產維修車間,工程技術人員和一線職工憑借豐富的經驗和敏銳的創新意識,結合企業優質的科技創新工作平臺,集眾智、匯眾力,不斷發掘新的科技創新與生產經營結合增長點。
2023年,中心通過引進、整合各類自動化生產設備,帶式輸送機部件建工的綜合產能同比提高20%以上。
圍繞支護產品的自動化生產進行科技攻關,積極開展“支護產品自動化加工裝備技術的研究與應用”自主項目,設計開發了一套新型300×300金屬托盤生產線,具備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故障率。
引進鏈輪自動焊接工作站,配合自主研發的鏈輪保溫裝備和專用加工銑床,進一步提高了鏈輪再制造裝備自動化程度,為提高鏈輪修復效率、鞏固修復質量提供了技術和裝備保障。
在生產調度部門,一套新的物資出入智慧管理系統落地應用,通過優化管理制度和科技手段加強出門證管理,做到了“訪問點對點,流程一條線,所有操作和環節都能追溯到個人”的功能,形成了更加安全嚴謹、流程嚴密的物資出入門管理機制。
推進“四化”建設既是行業發展的大勢,也是推動中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和必然選擇。未來,中心將不斷加大自動化智能化制造、自主維修與研發力度,加強技術降本和管理降本,實現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取得新突破,在推動企業經營持續向好發展的道路上不斷奮進前行。(王祥龍)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