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動態
近日,隨著綜掘機的轟鳴聲響起,孟村礦中央帶式輸送機大巷掘進工作面逐漸顯露出一副寬達8.78米的巨型掌子面,標志著該礦TBM組裝硐室施工全面啟動。這一關鍵工程的推進,為后續TBM設備井下組裝及高效掘進奠定了堅實基礎。
作為現代化礦井建設的重要設備,TBM集掘進、出渣、支護、除塵、導向等多功能于一體,能夠實現掘進、支護、運輸、鋪底等多工序同步平行作業,大幅提升單進效率。然而,這一“龐然大物”在井下組裝卻面臨嚴峻挑戰——孟村礦井下現有巷道斷面,無法滿足設備組裝需求。為此,該礦決定提前施工專用TBM組裝硐室,該工程由組裝區、步進區、始發區三部分組成,最大寬度8.78m、高度10.32m,堪稱井下“超級硐室”。
面對堅硬圍巖和大型硐室施工難題,該礦積極尋求技術突破。一方面與兄弟單位開展深度技術交流,借鑒其TBM施工成功經驗;另一方面組織機電部、生產部骨干及施工區隊赴亭南煤業公司TBM掘進巷道實地對標,重點學習硐室層位選取、支護工藝優化、勞動組織調配等關鍵環節技術。
同時,為確保施工質量,該礦采用高強度錨網索聯合支護體系,針對硐室不同功能區域制定差異化支護方案。施工過程中,通過在線式頂板離層儀實時監測巖體變形,同時優化綜掘機截割參數,實現安全與效率的動態平衡。據項目負責人介紹,待硐室竣工后,將立即啟動TBM設備井下組裝工作,待設備投用后,預計巖巷月掘進效率可提升3倍以上,同時降低員工勞動強度,改善作業環境。
“礦井開采深度大、巖層堅硬,傳統巖巷掘進效率已難以滿足開拓大巷快速延伸需求,TBM的應用不僅能突破現有掘進效率瓶頸,其全流程機械化作業還可顯著提升施工安全性,對保障礦井接續平衡具有戰略意義。”談及為何選擇引入TBM技術,該礦生產部業務主管說道。
下一步,該礦將以TBM技術應用為契機,加速推進“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能化無人”的轉型升級戰略,形成TBM高效掘進與智能支護協同作業的新模式,為深部礦井建設提供可復制的技術樣板,助力行業巖巷掘進技術跨越式發展。(趙升博)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