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動態
首頁 > 新聞動態 > 基層動態
650米!彬長礦區首個長距離定向物探技術在胡家河礦取得新突破
近日,胡家河礦在403105回風巷3#鉆場成功應用長距離定向物探技術,探測深度突破650米大關,創下彬長礦區物探技術新紀錄,打破了傳統超前物探技術的局限,開創了煤層掘進巷道災害超前治理的新模式,為礦井安全高效生產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該礦403105回風巷超前600米處發育一條DF22斷層,斷面垂直延伸達180米,屬控制程度可靠斷層,而傳統超前物探技術,僅能探查迎頭前方120米范圍,難以滿足長距離地質探查與斷層治理需求。為精準探明DF22斷層產狀,最大程度降低其對巷道掘進的不利影響,該礦創新采用了“長距離定向鉆探+物探”的復合探測方案,在斷層后方600米處施工幫部鉆場,通過長距離定向鉆孔,結合孔內地質雷達與瞬變電磁兩項尖端物探技術,在三維地震勘探數據的基礎上,實現了對地質構造的精準探測與超前治理。

據了解,本次采用的鉆孔瞬變電磁探測技術,能夠借助鉆孔完成瞬變電磁探測,實時監測鉆孔軌跡,同步采集軌跡數據與瞬變電磁數據;而鉆孔雷達作為工程物探領域的新興技術,以其快速、無損、高效、精度高等特點,通過對雷達主機接收的反射信號進行專業處理和圖像解譯,可形成以鉆孔為中心、徑向探測范圍達10米的圓柱形探測區域。
“孔壁質量是物探成功的關鍵因素,我們通過優化鉆孔軌跡設計、規范孔口管安裝流程、強化注漿護壁工藝等措施,確保了探測工作一次成功,為后續物探作業積累了寶貴經驗。”該礦抽采隊技術負責人梁建龍說道。
下一步,該礦計劃在孔內進行水力壓裂煤層增透作業,并深入開展區域地質、水文地質、水力壓裂煤層增透及防沖卸壓協同治理機理研究,致力于為彬長礦區構建多元復合災害協同防控體系提供理論依據與技術支撐。(張玉明 田磊)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