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動態
編者按: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是戰略性、方向性、引領性的東西,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四種經營理念”作為集團“奮進者”文化體系的核心理念,其提出與踐行,反映了集團20余年來發展實踐的深厚積淀,深化了對經營管理的規律性認識,順應了應對煤炭經濟下行的現實需要。
為推動“四種經營理念”走深走實,貫穿在各單位、各部門、各區隊、各車間、各班組工作開展的全過程、各環節,按照集團有關要求,公司擬在4月至10月,分階段、分主題組織開展“四種經營理念”大討論活動,旨在帶動公司上下堅持問題導向、過程導向、結果導向,務實創新、實干擔當,以思想破冰引領行動突圍、以戰略定力應對市場變量、以行動落實促進提質增效,奮力書寫彬長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即日起,公司網站、微信公眾號開設“‘四種經營理念’大家談”專欄,陸續刊發公司兩級領導班子成員、各部門負責人等干部職工踐行“四種經營理念”的新思路、新舉措、新成效,充分展現公司各條戰線干部職工立足崗位取得的新成果、新收獲,大力營造“爭做四個示范,創建一流企業”的濃厚氛圍。
精打細算夯基壘臺 破繭成蝶筑夢遠航
胡家河礦黨委書記 楊玉成
陜煤集團三屆四次職代會暨2025年工作會提出,要深化“四種經營理念”。我始終認為,“緊日子”不是苦熬度日的無奈退守,而是刀刃向內的自我革新;“好日子”不是坐享其成的守舊狂歡,而是精耕細作的價值創造。下面,我以“用‘緊日子’過‘好日子’”為主題,從當前形勢分析、存在不足、改進措施及如何通過精打細算過上“好日子”等方面談三點意見。
一、觀云識天定鴻略,在“危”與“機”的交織中錨定“緊日子”坐標
當前,煤炭行業面臨產能結構性過剩、環保政策持續加壓、智能化轉型需求迫切的多重挑戰。從外部看,全國煤炭產能釋放加速,市場競爭加劇,疊加“雙碳”目標倒逼,傳統開采模式亟待突破;從內部看,胡家河礦作為高瓦斯、強沖擊地壓礦井,災害治理成本高、智能化系統運維壓力大、設備老化問題凸顯。今年一季度,盡管礦井原煤產量完成率、掘進進尺完成率實現“開門紅”,但安全生產標準化一級礦井創建的背后,是每月大額資金的災害治理投入及設備檢修成本的現實壓力。
在此背景下,樹立“緊日子”意識是應對行業變革的必然選擇。正如陜煤集團強調的“過好緊日子,才能換來好日子”,我們必須以“資源無浪費、投入必有效”為導向,將有限的資金、設備、人力聚焦到保安全、提效率、促轉型的關鍵領域。例如,智能充電樁擴容、員工健康在線監測系統及受限空間安全監測系統等項目,既回應了職工綠色出行需求,又提升了礦井安全防護能力,正是以“緊日子”思維撬動“好日子”的生動實踐。
二、溯源探本覓癥結,在纖毫真章間校準問題靶心
對照“緊日子”要求,當前礦井在資源利用、成本控制、管理效能等方面仍存在突出問題:
一是設備資源盤活不充分。截至2025年3月,工業廠區及周邊場地機電閑置類物資達152項,其中待處置設備142項,部分設備因分類管理不到位,長期露天存放導致銹蝕損壞。
二是成本管控存在漏洞。供電系統管理暴露操作人員應急處置不及時問題,今年3月主通風機倒機操作超時引發停風事故,直接損失超50萬元;采掘設備預防性檢修不到位,401110工作面一季度因設備故障影響生產12小時,同比增加4小時。此外,修舊利廢創效雖完成434.88萬元,但僅占年度計劃的27.3%,廢舊物資價值挖掘仍有較大空間。
三是智能化系統效能未完全釋放。信息化、智能化系統常態化運行效果提升不顯著,如各平臺仍依靠考核登錄次數督促應用、系統關鍵參數在線監測率未達到考核標準等現象依然存在;智能化系統常態化運行牽頭考核力度不夠,仍存在個別系統常態化運行效果不好。如:局扇集控系統、打鉆視頻監控系統、主煤流運輸系統、智能綜采工作面等運行效果不佳。
這些問題的根源,在于“緊日子”理念尚未完全融入生產經營全鏈條,部分干部職工仍存在“重投入、輕效益”“重生產、輕管理”的慣性思維,缺乏對資源精細化管理的系統謀劃和剛性執行。
三、破立生輝開新象,從新舊變局里蹚出增效蹊徑
破解發展瓶頸,必須堅持“向管理要效益、向創新要動力”,以“緊”的舉措夯實基礎,以“好”的目標引領發展。
(一)以資產盤活為抓手,激活資源利用“一池春水”
深化閑置物資“分類管理、動態盤活”機制,按照“能用則用、能修則修、能售則售”原則,對152項機電閑置類設備實施“一戶一檔”管理。例如,針對存放在黃泥灌漿站的84項設備,計劃5月底前完成與文家坡礦的振動篩式固液分離機等設備調劑,預計盤活資金25.8萬元;對33項待報廢設備,通過拆解電機、齒輪等配件,預計可回收價值60萬元。同時,加快設備配件庫硬化、電纜庫整理等基礎設施建設,為常態化盤活工作提供硬件支撐。
(二)以成本管控為核心,筑牢精細管理“防火墻”
實施“全流程成本攻堅”行動,重點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供電系統提質。開展電氣設備春安春檢春試專項活動,完成中央二部帶式輸送機高壓開關保護升級,6月下旬實現井下所有配電點電力集控全覆蓋,通過遠程監控減少人工巡檢成本30%。針對主通風機倒機問題,優化操作流程,將倒機間隔時間從“同日倒機”調整為“隔日倒機”,并增加故障應急處置培訓,確保倒機時間控制在20分鐘以內。
二是設備檢修增效。推行“點檢+強制檢修”雙機制,對綜掘機、提升機等關鍵設備建立“生命周期管理臺賬”,按使用周期強制更換易損件。例如,402104工作面設備安裝期間,提前對60架防沖支架進行工況評估,避免啟封后因設備故障影響生產;二季度對85輛膠輪車實施“每周2輛”標準化亮化檢修,降低故障率15%。
三是修舊利廢擴面。將修舊范圍從機電設備延伸至管路、支護材料等領域,一季度通過更換中央膠帶大巷銹蝕托架134個、修復液壓站膠管200米,節約成本80萬元;新增待報廢膠輪車配件拆除項目,預計再創造效益50萬元。
(三)以智能化建設為引擎,打造轉型發展“新動能”
堅持“實用、高效、安全”原則,推動智能化系統從“建起來”向“用起來”躍升:
一是加速系統融合。完成智能快掘系統升級改造,實現EBH300M-2H掘錨機遠程集控數據接入;開展人員定位、應急廣播系統專項整治,將信號覆蓋率從85%提升至98%。
二是深化“四化”應用。依托彬長公司“111658”智慧礦區架構,建設受限空間作業安全監測系統,對管溝、水井等區域的氣體、溫度實時監測;推進402104工作面智能化開采,通過電液控系統精準控制支架動作,將頂煤回收率提升至88%以上。
三是強化人才支撐。針對電控系統維護人才短缺問題,邀請立井提升電控廠家、CST技術人員到礦開展專項培訓,二季度計劃舉辦3期實操培訓班,培養一批“一專多能”技術骨干;同時,建立“技術比武+師帶徒”激勵機制,對在智能化系統運維中表現突出的職工給予崗位晉升傾斜。
(四)以全員參與為基礎,培育節支降耗“新生態”
“緊日子”過出“好日子”,離不開全體職工的共同參與。通過內部宣傳欄、工作群等載體,常態化宣傳閑置資產盤活、修舊利廢等典型案例,如一季度機電管理部通過修復移動變電站保護裝置節約資金20萬元,綜掘一隊利用廢舊皮帶制作防塵簾降低材料成本5萬元,以身邊事激發全員“主人翁”意識。同時,將節支指標納入區隊績效考核,對超額完成盤活任務的單位給予人均200元獎勵,對浪費行為實行“一票否決”,形成“人人算細賬、處處講效益”的濃厚氛圍。
“緊日子”是國有煤礦企業應對行業變革的“生存之戰”,“好日子”是我們踐行“國之大者”的“發展之責”。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我們將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把“緊”的舉措抓在日常——全年計劃盤活閑置資產超百萬元、修舊利廢創效千萬元;把“好”的目標落在實處——確保402104工作面達產達效、二號風井年底前投運、智能化系統常態化運行率達95%以上,努力實現安全更有保障、效益更可持續、職工更有獲得感。
站在新的歷史坐標上,我將始終牢記使命,勇立時代潮頭,以精打細算的作風夯筑發展基石,以破繭成蝶的自信筑夢新程,以實干擔當匯聚磅礴力量,以奮進的姿態為推動陜煤集團駛向高質量發展的星辰大海揚起風帆、保駕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