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動態
“119名選手、1場理論考試、5場實操初賽、1場實操決賽。”5月29日,持續多日的孟村礦井下維修電工技術大比武活動勝利閉幕。此次活動旨在進一步貫徹落實公司大抓“三基”建設要求,在開展理論培訓、實操教學的基礎上,以練為戰、以賽促訓,全面檢驗和提升維修電工的業務水平,為促進礦井安全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全員練兵,一個不能少。“以往各區隊總是指派技術好的職工參加技術比武,好中選優、‘精英’展示,這對于我們開展技術比武、提升全員素質的目標,意義不大。”該礦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周培良在比武活動籌備部署會議上這樣說。在活動開展之前,作為此次技術比武的牽頭組織單位,該礦工會就摒棄給各區隊“下指標”的傳統模式,確立了“全員參與”的方針,面向全礦電工發出“英雄帖”,全礦119名井下維修電工全部報名參加比武,實現了工種全覆蓋。

全面檢驗,理論加實操。本次技術比武分為理論考試和實際操作兩個環節,其中理論考試成績占個人總成績的40%,實操比試占60%,全面考驗選手的知識儲備和技術水平。理論考試采取閉卷答題,時限為1小時,涵蓋電工基礎理論、安全操作規程、井下常見設備原理等多方面內容;實操環節,選取了設備故障檢查排除——這一實際工作應用廣、難度高的考核場景模擬。選手們需要在20分鐘內,完成饋電開關設置過流、速斷、選漏定值,失爆判別,電路圖紙糾錯,故障排除,提出解決方案等一系列實操任務。賽場上,選手們有條不紊地排查故障、精準操作,用嫻熟的技藝和豐富的經驗,快速解決一道道難題,工具的碰撞聲、設備的運轉聲交織成一曲緊張的“競技樂章”。

靠近一線,高標準評比。為確保評比的專業性,該礦工會在廣泛征求礦領導、各部門和區隊意見的基礎上,組建了由礦井資深機電業務“大拿”構成的裁判團隊,他們結合行業標準與井下實際需求,制定了細致嚴謹的評分規則。比武現場,1名裁判掐表計時,4名裁判全程近距離觀看,嚴格按照評比細則考核,步驟明確、細節把握準確,公平公正地進行打分。最終經過多日激烈角逐,結合理論和實操兩部分成績,裁判組宣布機電隊吳劍鋒、綜采隊郭韶棟、機電隊元斌斌分別獲得一、二、三名,機電隊、綜掘一隊、綜掘二隊、綜采隊分別獲得團體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組織獎。

固化模式,合力促提升。該礦此次比武活動從4月初開始籌備,成立了專項領導小組,歷經宣傳動員、強化培訓、理論考試、實操初賽、實操決賽、賽后總結等階段,形成了工會牽頭組織、業務部門技術負責、區隊協同配合、全員共同參與的聯動模式。在獎項設置上,除個人獎項外,增設了團體獎,依據各單位參賽選手的平均分進行排名,激勵各單位成員協同作戰、共同進步,為此次技術比武增添了更多看點。據了解,后續該礦將堅持此次比武模式,根據業務素質提升工作推進情況和礦井工作需要,積極“定制化”開展多項技術比武活動,為礦井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李明 馬佳豪 范津睿)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