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動態
在全國第24個“安全生產月”期間,大佛寺礦緊扣“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查找身邊安全隱患”主題,創新推行“一日一案例”專項行動,通過精準剖析事故根源、全員沉浸式反思、閉環整改落實,將安全理念深植于日常生產各環節,為礦井高質量發展筑起堅實屏障。

精準剖析事故根源,從“案例表象”到“本質病灶”。該礦精選近年來煤炭行業典型事故案例,每日調度會、班前會進行集中學習。區別于常規觀影活動,增設“三級剖析機制”,對事故案例采取“解剖麻雀”式剖析反思。技術層解構,由總工程師牽頭,對照《煤礦安全規程》逐幀分析違章作業、設備缺陷、應急失效等直接誘因。管理溯源,安全管理部圍繞“責任鏈斷層”“監管盲區”等展開研討,關聯礦井現行制度短板。全員對話,職工通過“班后反思會”現身說法,結合崗位實際指認同類風險點。

全員沉浸式反思,構建“三位一體”安全意識矩陣。該礦打破“你說我聽”傳統模式,打造全員參與的沉浸式教育場景。情景還原體驗,依托VR實訓基地,模擬片中的瓦斯爆炸、透水等事故場景,讓職工實操應急逃生技能。親情助安聯動,邀請家屬參與安全座談會,錄制“親情安全寄語”,以情感紐帶強化責任意識。網絡反思平臺,開通“隱患隨手拍+碼上舉報”通道,職工可實時上傳現場隱患圖片,48小時內必獲整改反饋。活動期間,該礦不安全行為同比下降32%,職工自主排查隱患數增長145%。

閉環整改落實,以“硬舉措”兌現“零隱患”承諾。針對警示教育暴露的共性問題,該礦實施“三步閉環”治理。清單化交辦,建立“事故教訓-風險對照-整改清單”數據庫,如針對機電事故高發問題,強制推行設備“健康檔案”管理。差異化攻堅,成立“高邊坡作業”“有限空間管控”等專項小組,落實“一風險一預案”。長效化考評,將整改成效納入“五星班組”評選,推行安全積分兌換制度,實現“獎罰分明、長效激勵”。
大佛寺礦以“小切口”撬動“大安全”,將事故警示教育從“被動觀看”升維為“主動治理”,讓安全生產理念深入人心,為打造本質安全型礦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保障。(田文龍)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