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動態
今年以來,孟村礦堅定不移落實上級各項決策部署,統籌抓好安全環保、生產組織、災害治理等重點工作,系統謀劃,精準布局,持續釋放企業發展內生動力與活力,激發高質量發展的“一池春水”。
安全環保穩中有進,高質量發展步履堅實。
“新版《煤礦安全規程》與上版相比,新增56條,實質性修改353條,每一處變化都不是‘憑空增減’,而是瞄準煤礦安全生產的新風險、新需求。”8月底,該礦對新版《煤礦安全規程》進行集中宣講培訓,通過政策解讀、新舊條款對比的方式,確保干部職工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在宣貫培訓的同時,該礦堅持問題導向,突出源頭治理。由安全部牽頭,全面梳理排查管理制度、技術措施、作業規程等方面存在的差距與不足,并開展自查自糾工作,找準癥結、精準施治,切實將新規精神轉化為防范風險、遏制事故、保障安全的強大動力。
在此基礎上,該礦嚴格落實“三制四查一流程”,建立設備維護保養與預防檢修相結合的檢修制度,結合設備點檢制與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行設備點檢二維碼,實現設備維修檢查和運行狀況的動態管理。同時,大力推行關鍵工序“手指口述”操作法,嚴格執行設備包機責任制,按照點檢周期逐一落實點檢標準,做到定人員、定設備、定任務對所包區域的機電設備進行檢查。
環保工作與安全工作同等重要,把“環境負擔”轉變為“生產要素”,讓企業在可持續發展上占得先機,是企業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最好詮釋。該礦始終將綠色礦山建設深度融入礦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戰略之中,積極響應國家環保政策,加大環保投入,推動煤炭綠色開采與清潔利用。建成超磁煤泥運輸系統,實現了煤泥的高效回收,引進礦山地質環境動態監測預警系統,對礦井關鍵領域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監測。這一系列舉措,不僅改善了礦區及周邊的生態環境,更為企業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實現了“企業達標+區域受益”的雙贏。
精準治災靶向發力,高質量發展動能強勁。
該礦堅持“預防為主、源頭治理”原則,堅決落實“八條硬措施”及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通過定期組織多部門聯合排查,實現災害源頭辨識、精準管控,及時解決安全生產中的薄弱環節,筑牢安全發展基礎。

摸清水害底細,才能防得住,治得準。該礦堅持“傳統手段與智能技術并行”,升級改造水文在線監測系統,安裝管道流量監測儀、水文長觀、河道監測儀,井上對401及403盤區南側含水層水位、水溫和涇河流速、流量等數據進行在線監測,井下對中央水倉、401盤區及403盤區水倉及盤區排水點水位、溫度、管道流量等進行在線監測。同時,每月結合采掘計劃編制水情水害預報,針對受水害威脅的巷道,嚴格執行物探、鉆探相結合方式,對低阻異常區及構造區域進行超前探放水。
災害治理不僅要“治得準”,更要“管得牢”。在內因火災防治方面,該礦編制了《礦井防滅火專項設計》,采取綜合防滅火方法,并利用束管在線監測、光纖測溫系統及人工采樣監測采空區氣體及溫度,同時在抽采系統主管路上安裝抽采在線監測裝置,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采取鉆孔注水、封堵等措施。在外因火災防治方面,該礦制定《外因火災防控“十條紅線”》,將皮帶保護、皮帶積煤、供電負荷調整、定值調整等內容納入紅線管理,并進一步完善井下消防設施,強化外因火災“紅線防控”,消除火災隱患。
同時,該礦堅持“區域治理、超前治理、高效抽采”的理念,強化瓦斯預抽,采取綜合抽采方法,持續推動瓦斯治理效果提升。在此基礎上,積極引進先進設備工藝,應用隨鉆軌跡儀、鉆孔測井分析儀、開孔儀,掌握鉆孔軌跡、深度,消除抽采盲區;創新“三堵兩注”封孔工藝,瓦斯抽采濃度提升14%,應用煤層增透瓦斯抽采技術,工作面瓦斯抽采率提升16%,瓦斯治理效果顯著提高。(郝杰)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