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動態
為充分調動全員學習陜煤集團“四種經營理念”、參與降本增效行動的積極性,根據公司《關于開展“四種經營理念”落地提升專項行動的通知》要求,自5月份開始,公司面向全體干部職工開展“四種經營理念”“金點子”征集活動,引導廣大干部職工立足崗位主動學習思考,以實際行動和實實在在的成效為公司降本增效工作做出貢獻。公司網站、微信公眾號現開設專欄,交流分享“四種經營理念”“金點子”案例。
今天推出案例分享第十三期,一起來看看優秀的“金點子”吧!
大佛寺礦:鉆孔施工工藝優化實現煤泥去水化

具體內容:大佛寺礦優化鉆孔施工工藝,在水便前端,加設一個氣水混合室,混合室進口端分別接φ10水管和φ19風管,并分別與巷道內供水管、壓風管相接。鉆機鉆進時,分別控制供水和供風(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調節水壓和風壓),將進入水便的介質由水變為氣水混合物,通過水便、鉆桿進入孔內。在打鉆過程中,氣水混合物不僅對煤巖體進行泥化,對鉆頭進行冷卻,易于鉆進,而且對孔內煤巖渣進行降塵。
取得成效:通過這一工藝創新,減少了水煤泥現場亂流,改善了現場標準化,同時節約了相應人員費用。每班每臺鉆機減少排水工1人,單工費用270元;節約煤泥晾干和衛生清理、水泵及開關維護工時,約每班4小時,費用140元;每月每臺鉆機節省人力成本3.8萬元。
胡家河礦:災害治理鉆場視頻監測信號優化

具體內容:為解決井下采掘工作面災害治理過程中信息化監測設備運行效率低的問題,胡家河礦通過在打鉆視頻礦用本安型交換機腔內加裝由往年損壞回收的應急廣播裝置零件改造而成的光電轉換裝置(利舊),實現了光電信號的轉換。與前期采用雙絞線傳輸打鉆視頻網絡信號的方式相比,該改造顯著提升了網絡傳輸速度,并有效降低了信號損耗。目前,該礦已先后完成402104工作面、403105工作面、401110工作面及402101工作面鉆場打鉆視頻監測信號的優化工作。
實施效果:1-9月,通過實施相關技術改造,累計實現成本節約13.76萬元。具體包括:利用舊件節省設備費用4800元,以及采用由損壞回收的應急廣播光電轉換電路板與打鉆視頻礦用本安型交換機腔拼接而成的交換機,替代原有kjj12(A)千兆交換機16臺,節省設備購置費用13.712萬元。同時,通過采用光電轉換裝置,有效克服了以往因雙絞線長距離傳輸導致的信號質量差和信號不連續等問題,為災害治理全過程的信息化監管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技術支撐。
小莊礦:廢舊礦燈柜零部件回收利用

具體內容:小莊礦完成新礦燈柜安裝工作后,組織人員對舊礦燈柜零部件進行逐一排查,重點篩選柜內電源、柜門鎖等功能完好的配件,統一回收、登記造冊。針對在用礦燈柜存在的柜門損壞、照明失效等問題,優先使用回收的完好舊配件進行維修更換,避免新配件的重復采購。
實施效果:目前,共復用2個電源、210個門鎖,節省電源費用:2*500=1000元,節省門鎖費用:210*100=21000元,共計節約費用:21000+1000=22000元。
文家坡礦:優化物流鏈 合同降成本

具體內容:文家坡礦深挖倉儲物流降本潛力,通過“事前調研、事中博弈、事后復盤”全流程管理,對西平鐵路沿線運輸資源及市場進行多輪比對和談判,順利更換部分商品煤鐵路運輸服務商,并簽訂更具價格優勢的合同。
實施效果:該礦部分商品煤由麻園子鐵路專用線轉為彬州西鐵路專用線發運,站臺服務費由30元/噸降低至23元/噸,運輸費由22.6元/噸降低至18元/噸,平均每噸商品煤可節省物流成本11.6元,成本降幅約22%,以年發運量80萬噸計,預計全年可節約成本約900萬元。
孟村礦:創新研發橋梁式自動卸載回填系統

具體內容:TBM掘進機施工期間,由于后巷皮帶運輸機依托“三交架”懸掛于巷幫,雖能滿足基本出渣需求,但給后續回填作業造成了嚴重影響。為實現不停皮帶連續回填,孟村礦創新研發橋梁式自動卸載回填系統。該裝置通過搭建堅固耐用的跨越橋架,將皮帶運輸機從巷幫懸掛改為橋架支撐,為下方回填施工開辟出完整、連續的作業空間,同時在橋架關鍵位置處加裝自主研發的自動卸載裝置,操作人員可隨時收放該裝置,實現矸石精準卸入待填區域,形成“自動卸載-鏟車攤鋪-機械壓實”的全流程作業模式。
實施效果:經現場實測驗證,回填效率較傳統模式提升數倍,人工需求減少20%以上,設備停機時間縮短70%,綜合成本下降超10%;實現“掘進-回填”無縫銜接,有效解決了路面不平,行人、運料不便的難題,施工安全風險大幅降低。
文家坡發電公司:主機潤滑油凈化裝置控制回路優化

具體內容:文家坡發電公司此前采用的主機潤滑油凈化裝置就地控制柜PLC邏輯存在設計疏漏,不能及時將裝置的聚結差壓高、保護差壓高報警信號上傳至DCS畫面。而這兩類信號觸發后會直接導致裝置跳閘,運行人員難以全方位、實時掌握裝置運行動態。該公司通過主機潤滑油凈化裝置聚結差壓高、保護差壓高就地控制柜的報警信號輸出點,分別驅動新增的2臺220V中間繼電器,再利用繼電器的常開干接點將報警信號接入DCS系統輸入卡件,最終在DCS操作畫面實現對應報警信號的可視化顯示,運行人員可直觀識別裝置狀態。
實施效果:優化后,設備出現異常時能及時通知檢修人員介入處理,故障響應時間較之前縮短約40%,有效避免了因故障延誤處理導致的設備損壞風險;裝置可持續在線清除潤滑油中的固體顆粒、水分、酸性物質等污染物,使油液理化性能始終處于最佳狀態,進而對主機軸承等關鍵部件形成有效保護,軸承磨損量較之前減少約30%,潤滑油更換周期延長至12個月以上,較之前提升50%,設備平均無故障運行時間從之前的800小時提升至1500小時,機組運行的安全可靠性、穩定性和經濟性得到大幅提升。
生產服務中心:“小升級”推動“大效益”

具體內容:生產服務中心以往采用氬弧焊點焊與角磨機相結合的方式處理活塞桿局部缺陷,該操作方法對職工的技術水平要求極高,需在打磨過程中精準控制力度,稍有不慎便易產生高點或平面不平整等問題,導致后續拋光需反復修整,單根活塞桿修復平均耗時約40分鐘。
實施效果:針對活塞桿激光熔覆局部修復過程效率低、精度差等痛點,中心引入手持式二輪圓管拋光機進行打磨作業,該設備操作簡便,可處理最大直徑250毫米的工件,最大加工弧度達130°,其拋光砂帶能夠緊密貼合活塞桿曲面,可針對點焊氣泡、凸起等局部缺陷實現精準打磨,修復后的表面平整度顯著提高,無高低點問題,與工件原弧度完美契合。自使用圓管拋光機以來,拋光處理時間比之前減少了50%。
鐵運分公司:多功能平煤臺維修改造

具體內容:隨著近年來裝運量的不斷提高、裝運車型的增加,鐵運分公司胡家河孟村站在裝運過程中經常需要清理車幫掉落積煤和煤炭中的雜物,但由于原有平煤臺與集裝箱高度相差1米,人員清理雜物上下集裝箱頂存在安全隱患,且費時費力。分公司檢修人員通過對標學習,自主維修改造了與集裝箱高度一致的平煤臺,人員上下車方便,進一步提高了裝車效率,確保了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
實施效果:通過使用多功能平煤臺,每列車清理積煤和雜物的時間由40分鐘縮短至10分鐘,節省的時間可每日可增加一列裝車量。一列車運量在3300噸左右,每月預計增加運量3300*30=99000噸,在顯著提升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徹底杜絕了作業人員清掃積煤過程中滑倒、碰撞、高空墜落等安全隱患。
電力公司:廢舊手車變身檢修“好幫手”

具體內容:電力公司參照10kV開關柜手車斷路器的工作原理,將廢舊斷路器手車的附帶裝置全部拆除,僅保留手車底盤,并測量開關柜上下隔離擋板兩滾輪之間的間距,在手車兩端加裝長12cm、寬8cm的支撐架。當手車進入開關柜一定距離后,支撐架即可卡入隔離擋板的滾輪內,將開關柜內的上下隔離擋板同時撐開,方便檢修人員開展工作。
實施效果:改造后的廢舊收車適用于10kV開關柜檢修工作,操作過程中手車擋板能發揮牢固支撐作用,方便檢修人員開展設備檢修、核相帶電作業,有效保證人身和設備的安全。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