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動態
為充分調動全員學習陜煤集團“四種經營理念”、參與降本增效行動的積極性,根據公司《關于開展“四種經營理念”落地提升專項行動的通知》要求,自5月份開始,公司面向全體干部職工開展“四種經營理念”“金點子”征集活動,引導廣大干部職工立足崗位主動學習思考,以實際行動和實實在在的成效為公司降本增效工作做出貢獻。公司網站、微信公眾號開設專欄,交流分享“四種經營理念”“金點子”案例。
今天推出案例分享第十六期,一起來看看優秀的“金點子”吧!
大佛寺礦:自制割帶神器 提高檢修工效

具體內容:針對月度檢修帶式輸送機膠帶更換過程中,廢舊鋼絲繩芯阻燃膠帶長度長、自重大,人工翻帶、撕帶費時費力,嚴重制約檢修工效的實際情況,大佛寺礦創新工藝,自制割帶神器,在長度為640mm的上托架托輥軸中間焊接高200mm、寬70mm的刀具,安裝在上托架上,通過帶式輸送機慢速運行,將需更換的舊膠帶一分為二,從而減少膠帶寬度和重量,降低職工勞動強度,提高檢修工效。
實施效果:以回收400米舊膠帶為例,以前撕帶、翻帶過程需要30人共同工作4小時。使用割帶神器后,省去了撕帶環節,只需要20人工作2小時便可完成,大幅提高了檢修工效,且過程簡單、安全可靠。單次更換膠帶可減少人工10人,每工按350元計算,每次檢修可節省人工費3500元。
胡家河礦:“花蘭螺絲+鏈條”組合裝置調節固定通風設施門框

具體內容:胡家河礦通風隊在風門施工過程中,創新采用“花蘭螺絲+鏈條”組合裝置,解決了門框易松動、操作繁瑣、進度緩慢以及人員登高作業安全風險大等問題,實現了門框的精準調節與可靠固定。作業人員可預先在地面將鏈條環繞固定于門框上部,待門框立設后,借助花蘭螺絲進行微調定位并鎖緊,最后將鏈條固定于巷道幫部預設錨索上,即可快速完成全部安裝流程。
實施效果:該裝置成功規避了高空重復捆綁與登高作業風險,從源頭上消除了因鐵絲斷裂引發的安全隱患。同時,具備可重復使用特性,經測算,單次可節約材料成本174元,全年計劃實施的15組風門預計可節約總成本2610元。此外,簡化的操作流程摒棄了傳統捆綁的繁瑣工序,將單點風門施工周期縮短約兩個小班,顯著提升了礦井生產推進效率。
小莊礦:井下防爆電腦回收復用

具體內容:小莊礦主井底監控用防爆計算機發生損壞,需更換設備,單臺井下防爆計算機費用約5萬元。為避免額外開支,該礦對閑置設備進行排查,發現二部皮帶機尾配電點存放有1臺閑置防爆計算機。隨后,該礦安排專業技術人員對這臺閑置設備進行測試,在確認其符合使用要求后,用該設備替代了損壞設備,未購置新的防爆計算機。
實施效果:通過復用閑置防爆計算機,不僅省去了單臺新設備約5萬元的購置成本,還快速恢復了主井底監控功能,保障了井下生產監控系統穩定運行。
文家坡礦:自主加工為降本增效做“加法”

具體內容:文家坡礦42盤區管路安裝工程需使用DN315mm抱箍6800余副。若按市場價格采購,每副抱箍外購成本為17.5元,總采購費用預計高達23.8萬元。為有效控制成本,該礦扎實開展技術攻關,實現抱箍內部供應。
實施效果:通過自主設計加工模具,圓滿完成抱箍加工任務,累計節約成本12.73萬元。不僅直接實現了降本增效,更強化了礦井自主加工與應急保障能力,取得經濟效益與生產保障的“雙豐收”。
孟村礦:多功能裝袋機 讓作業效率直線飆升

具體內容:孟村礦針對砂石、灰漿等散裝物料傳統人工裝袋效率低下的問題,引進多功能裝袋機。該設備集自動裝袋、精準計量、智能封口、故障報警等功能于一體,可實現從物料輸送到成品封袋全流程自動化,大幅提升散裝物料裝袋作業效率。
實施效果:通過實際應用表明,之前3人耗時8小時的物料裝袋任務,如今僅需1名操作人員配合機器4小時即可完成,全年預計節省費用15萬元。同時,裝袋作業效率較傳統人工方式提升近2倍,職工勞動強度顯著降低,有效避免了人工裝袋時計量偏差大、封口不嚴等問題,實現了質量效益“雙提升”。
文家坡發電公司:機組深調期間鍋爐運行調整優化

具體內容:深度調峰是指火電機組在負荷需求較低時,通過調整燃燒控制、調節汽輪機等手段,將出力降至遠低于額定容量的水平,以滿足電網靈活調度需求。但這一過程中,機組需面對安全、經濟、環保的“矛盾三角形”挑戰。按常規指導,機組深調時需退出外置床以提升床溫,然而外置床占鍋爐熱負荷的25%,直接影響主汽溫度穩定與灰循環建立,且頻繁投退易造成受熱面損傷。為此,文家坡發電公司創新方式,在深調期間保留外置床運行,實現效益與節能雙提升。
實施效果:調整后,發電公司每年可降低供電標煤1544噸,有效節約成本約90萬元;一次風機電流降低20A,年省成本8.5萬元;同時減少尿素消耗,年省環保成本4.2萬元。這一舉措不僅破解了“矛盾三角形”難題,更為主流循環流化床機組深調運行提供了可復制的優化路徑。
生產服務中心:行走箱修復工藝助力煤機煥發新活力

具體內容:由于MG500/1330型煤機牽引部采用行走箱與殼體一體式設計,在長期高負荷運行過程中,行走箱部位逐漸出現不同程度的裂紋與損傷,影響設備整體穩定性。為有效應對這一問題,生產服務中心技術人員通過現場測繪與結構分析,結合材料特性與損傷形態,制定了系統化的焊接修復工藝。采用分層堆焊技術精準恢復損傷區域,并嚴格控制焊接熱輸入,以保障基體材料性能不受影響,修復后進一步通過數控機加工工藝,恢復配合面精度與裝配尺寸,確保其力學性能與運行可靠性達到使用要求。
實施效果:該修復工藝在確保結構完整性與功能恢復的前提下,實現了顯著的成本優化。對比新購牽引部總成約45萬元的高額成本,修復過程僅需3.64萬元,成本降幅達90%以上。不僅經濟高效,也極大縮短了設備維修周期,為礦井連續生產提供了可靠保障。
鐵運分公司:火車快速定量裝車系統加熱器及遠程操控系統改造

具體內容:冬季作業中,混煤經火車快速定量裝車系統運行至裝車倉溜煤槽旋轉軸處時,其中所含水分滲漏,遇到夜間溫度較低時容易結冰,導致溜煤槽故障無法運轉,極大影響裝車效率。針對此現象,鐵運分公司創新團隊經過研究,通過采用耐低溫、抗煤塵腐蝕的大功率專用加熱元件作為核心部件,搭配智能控制系統與遠程操作模塊,在現有裝車系統PLC可編程程序內添加加熱控制、定時啟停及狀態監測程序,構建出符合冬季裝車設備防凍需求的專用加熱器及遠程操控系統,讓運維人員通過中控室操作實現遠程加熱管理,有效解決了傳統人工加熱安全隱患大、電能浪費多、設備損耗快等難題。
實施效果:改造后,成功實現加熱器遠程操控與設備防凍智能管理,延長了設備使用壽命,降低了維修頻次,每年可節約維修費用約1.5萬元。
電力公司:自主試驗實現降本增效

具體內容:根據《電力安全工作規程》要求,10kV開閉所、光伏電氣倉及其配套的絕緣工器具,每年需要進行絕緣試驗,其標準與方法均有明確要求。以前,電力公司需將此類試驗進行外包,試驗費用每年10余萬元。
實施效果:電力公司深入踐行降本增效理念,通過加強檢修人員學習培訓,熟練掌握試驗技能,對絕緣手套、絕緣靴、絕緣操作棒、驗電器、安全帶等工器具進行統一收集,將絕緣工器具按性質進行分類管理,自主完成試驗檢測,節省外委試驗費用12萬元,開辟了降本增效新路徑。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