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動態
編者按: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是戰略性、方向性、引領性的東西,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四種經營理念”作為集團“奮進者”文化體系的核心理念,其提出與踐行,反映了集團20余年來發展實踐的深厚積淀,深化了對經營管理的規律性認識,順應了應對煤炭經濟下行的現實需要。
為推動“四種經營理念”走深走實,貫穿在各單位、各部門、各區隊、各車間、各班組工作開展的全過程、各環節,按照集團有關要求,公司擬在4月至10月,分階段、分主題組織開展“四種經營理念”大討論活動,旨在帶動公司上下堅持問題導向、過程導向、結果導向,務實創新、實干擔當,以思想破冰引領行動突圍、以戰略定力應對市場變量、以行動落實促進提質增效,奮力書寫彬長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公司網站、微信公眾號開設“‘四種經營理念’大家談”專欄,陸續刊發公司兩級領導班子成員、各部門負責人等干部職工踐行“四種經營理念”的新思路、新舉措、新成效,充分展現公司各條戰線干部職工立足崗位取得的新成果、新收獲,大力營造“爭做四個示范,創建一流企業”的濃厚氛圍。
用“營銷”思維抓“生產” 錨定“品質”靶心求突破
孟村礦副總經理 喬鼠盟
在當前煤炭市場深度調整、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的嚴峻形勢下,礦井生產管理系統必須主動求變。唯有將“營銷”思維真正植入生產管理的每個環節,才能破解“高產低效”的困局,走出一條提質增效的新路。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質量為核心,通過構建從源頭設計到篩選加工的全流程煤質管控體系,把礦井從傳統的“生產導向”轉向“市場導向”。
一是定方向:樹立“市場導向”的戰略思維
陜煤集團在國企深化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創新性提出“四種經營理念”,并經過實踐取得了豐碩的經營成果,充分驗證了“四種經營理念”是符合礦井實際情況的,在推動礦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雙碳”行動逐步深入的背景下,傳統“重量輕質、生產達標”的生產理念已難以適應發展需求。深學用“營銷”思維抓“生產”經營理念,圍繞市場需求,堅持客戶導向,其核心在于堅持以“質”取勝,這既是應對“雙碳”挑戰的必由之路,也是贏得市場競爭的重要舉措。由此,錨定“保煤質就是保市場,抓煤質就是抓效益”的發展方向,將此理念轉化為全員行動,領導班子必須率先垂范,從上到下、一以貫之抓落實。
二是找路徑:構建“全流程提質”的科學體系
要將“營銷”思維融入生產環節,就要以“提煤質、穩市場、增效益”為總體思路,從優化巷道布置、提高回收率、矸石高值化利用、篩選加工精細化管理著手,構建“井上下”全方面煤質管控體系。
在源頭設計階段,依托三維地震和精查資料,建立地質保障系統,系統掌握煤層賦存狀態、斷層及夾矸分布情況,科學規劃工作面位置與走向,使工作面盡可能避開地質復雜區域。在盤區設計時,擴大外圍系統服務范圍,結合4#煤層厚度及設備配套實際,優化巷道斷面,從設計源頭降低矸石產生。
在生產過程中,面對采煤工作面隅角懸頂和端頭附近頂煤冒放率低的問題,要“不打折扣”地應用井下水射流切割退錨、上下隅角水力壓裂切頂等新技術,提高回收率。采煤工作面推行精細化管理,持續優化“2+3+N”放煤工藝,嚴格執行“見矸關窗”原則,將含矸率控制在2%以下,確保頂煤放凈、矸石不漏。巖巷掘進工作面嚴控矸石上系統,以“能井下處理堅決不上地”為原則,嚴格執行“分裝分運充填矸石”“TBM自密實回填”等措施,從生產源頭提高精煤率,降低噸煤成本、系統的負荷與分選難度,實現矸石井下高效、無公害處置,推動綠色礦山建設。
在煤炭篩選階段,要依托現有在線測灰儀,加大采制化頻次,實現“井上下”實時聯動,以數據指導生產過程,確保煤質達標。同時根據實時煤質數據動態調整篩選工藝參數,執行“分質入倉”,避免不同品質煤炭混存影響整體煤質,嚴控裝車配煤,強化裝車過程監控,重點監控計量、配比等裝車關鍵環節,確保高熱值與低熱值煤炭摻配比例最優化,商品煤熱值達標。通過“優化巷道布置”“創新技術應用”“矸石治理”“精細篩選配煤”等具體路徑,環環相扣,形成完整的質量保障閉環,將“提煤質、穩市場、增效益”的思路落到實處,實現礦井從傳統的“生產導向”向“市場導向”轉變,提升產品質量核心競爭力,為礦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主動。
三是抓落實:完善“全過程提質”的保障機制
機制是確保“營銷”思維落地生產、以“質”取勝落到實處的關鍵支撐。只有構建權責清晰、激勵有效、監督到位的保障體系,才能讓全流程煤質管控從“紙上方案”變為“實際成效”,真正把“保煤質、抓效益”的要求貫穿礦井生產經營始終。
壓實“分級負責、一崗雙責”的責任體系。將煤質管控責任納入各級管理人員崗位職責清單,明確黨委統一領導、分管領導牽頭抓總、生產部門具體實施、職能部門協同監督的責任鏈條。從礦級領導到區隊班組長,再到一線操作員工,層層簽訂《煤質管控責任書》,把“含矸率控制、回收率提升、煤質達標”等關鍵指標細化分解到每個環節、每個崗位,形成“人人有責任、事事有標準、件件有考核”的責任閉環。尤其要強化領導班子“包保制”,班子成員定期深入分管領域現場辦公,直面矸石治理、工藝優化等難點問題,帶頭破解制約煤質提升的堵點,以“頭雁效應”帶動全員履職盡責。
健全“指標掛鉤、雙向激勵”的考核機制。將煤質管理成效與績效考核、薪酬分配、評優評先深度綁定,建立以“煤質指標為核心、過程管控為重點”的考核體系。
構建“事前預防、事中管控、事后復盤”的監督機制。成立由紀檢、生產、質檢等部門組成的煤質專項督查組,重點排查工作面放煤是否規范、矸石分裝分運是否到位、篩選參數調整是否及時等關鍵環節。每月召開煤質管控復盤會,分析當月煤質波動原因,總結成功經驗、反思短板不足,持續優化管控措施,形成“監督—整改—復盤—提升”的閉環管理。
強化“全員參與、久久為功”的文化與隊伍保障。將以“質”取勝理念融入企業文化建設,通過宣傳欄、班前會、內部期刊等載體,宣傳煤質管控的重要意義、先進典型和實踐成效,分享“小改小革提升煤質”的先進案例,讓“保煤質就是保市場、抓煤質就是抓飯碗”的意識深入人心,推動全員從“要我提質”向“我要提質”轉變。同時,加強技術骨干隊伍建設,鼓勵與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圍繞煤質提升開展技術攻關,為全過程提質提供人才與技術支撐。
改革揚帆風正勁,擊鼓催征再出發。通過系統推進“定方向、找路徑、抓落實”三大舉措,實現將“營銷”思維深度融入生產全過程,構建從戰略到執行、從源頭到市場的完整管理體系,礦井將朝著以“質”取勝的方向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