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動態
為充分調動全員學習陜煤集團“四種經營理念”、參與降本增效行動的積極性,根據公司《關于開展“四種經營理念”落地提升專項行動的通知》要求,自5月份開始,公司面向全體干部職工開展“四種經營理念”“金點子”征集活動,引導廣大干部職工立足崗位主動學習思考,以實際行動和實實在在的成效為公司降本增效工作做出貢獻。公司網站、微信公眾號開設專欄,交流分享“四種經營理念”“金點子”案例。
今天推出案例分享第十八期,一起來看看優秀的“金點子”吧!
大佛寺礦:自制保護罩為激光指向儀“護航”

具體內容:為控制井下生產過程中采煤工作面底板平直度及支架的直線性,大佛寺礦在綜采工作面機頭處安裝激光指向儀,指導作業人員精準操作設備。但由于井下環境復雜惡劣,激光指向儀常因煤塊碰撞以及煤塵覆蓋、淋水侵蝕等因素受損,不僅影響正常使用,更縮短了使用壽命,增加了更換成本。對此,該礦結合現場實際,自主加工制作激光指向儀保護罩,對設備進行全方位防護。
實施效果:通過在40203工作面測試,加裝保護罩后對激光指向儀起到了有效保護,且完全不影響設備原有使用效果。與加裝保護罩之前相比,設備損壞頻率大幅降低,使用壽命顯著延長。經測算,每個工作面可減少成本投入近2000元。
胡家河礦:皮帶起落裝置

具體內容:為解決掘進工作面皮帶H架不平直所引發的跑偏、灑煤及安全隱患等問題,胡家河礦綜掘一隊創新利用手搖挎頂與廢舊H架焊接制成“皮帶起落裝置”。該裝置可實現H架的平穩、勻速升降,并精準控制調整高度至毫米級,顯著提升了調整效率與作業安全性,取得了省力、增效與保障安全的綜合成效。
實施效果:該裝置應用后,H架調整作業由原來需要4人協同縮減至1人獨立操作,人力成本降低75%,每月可節約人工成本約3.3萬元,在顯著提升安全性與效率的同時,實現了降本增效。
小莊礦:膠帶鋼絲繩芯探傷工控機再利用

具體內容:小莊礦膠帶大巷一二部皮帶日常借助膠帶鋼絲繩芯探傷儀開展安全監測。此前該設備需在井下完成探傷作業后,通過U盤轉存數據至地面。若在地面實現遠程探傷,需1臺工控機電腦,單臺設備費用約2.5萬元。為優化監測流程、降低設備投入成本,該礦將上一代鋼絲繩芯探傷儀配套的地面監測工控電腦進行技術改造,通過連接工業環網的方式,使其承擔起地面實時監測皮帶鋼絲繩芯損傷的功能。
實施效果:改造實施后,不僅簡化了“井下探傷、U盤轉存、地面分析”的傳統流程,提升了監測效率,更通過舊設備再利用,省去購置新工控機電腦的費用,節約設備成本約2.5萬元。
文家坡礦:余熱利用實現供暖“綠色升級”

具體內容:文家坡礦工業場地供暖工程建成后,可將冬季供暖熱源由天然氣切換為文家坡發電公司余熱,有效保障礦區供暖。項目在充分利用現有鍋爐房換熱系統的基礎上,新建DN377蒸汽與DN273供熱回水管路各一趟,沿工業場地圍墻及運煤棧橋敷設,既有效盤活現有設施,又構建起穩定可靠的熱力輸送通道。
實施效果:在不計入電廠余熱成本的情況下,對比天然氣供暖每年1000余萬元的成本費用,工程建成后,預計本年度冬季可節約綜合成本約270萬元。且該系統具備長期穩定運行能力,實現了“一次投入、長期受益”的可持續綠色發展目標。
孟村礦:自主創新汽水分離裝置

具體內容:孟村礦目前使用的CQF-6型氣體采樣泵在采集403109綜放工作面采空區氣樣時,因采空區環境復雜,容易出現少量積水及油污等現象,易導致采樣器損壞或氣體分析儀故障,影響氣體數據分析的準確性。為此,該礦自主創新氣水分離裝置,該裝置由過濾器、外螺紋L型彎頭、束管、透明白色膠管構成,通過將白色透明膠管一端與過濾器出氣口連接,另一端與CQF-6型氣體采樣器進氣口轉換器相連,便可有效過濾束管內的積水及油污,當過濾器內積水超過一半時,便可通過底部的單向閥進行排出,通氣時單向閥則處于鎖死狀態,確保了采集氣體時的氣密性。
實施效果:該裝置投用后,有效避免了積水及油污進入氣體采樣泵,采空區氣體分析的準確度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每年還可有效節省費用20余萬元,為礦井安全高效生產提供了堅實保障。
文家坡發電公司:低熱值煤摻燒技術改良升級

主要內容:文家坡發電公司針對煤礦煤泥、煤矸石處理難及污染問題,圍繞世界首臺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研究不同負荷下低熱值煤摻燒方案。通過分析2025年運行數據,明確煤泥摻燒對機組參數的影響,制定優化方案,同時明確高負荷摻燒對引風機失速、尾部受熱面爆管等風險的控制措施。
實施效果:該方案可大量消化煤礦固廢,在機組不同負荷狀態下,可實現煤泥摻燒動態調節,在機組低負荷工況下,末原煤與煤矸石按5:5配煤、高負荷段按5.5:4.5或6:4配煤,兼顧帶負荷能力與能耗控制,避免因底渣含碳量升高導致鍋爐效率下降;有效解決煤泥、煤矸石處理難題,同時降低尾部受熱面爆管風險,實現了環保、經濟與安全效益的統一。
生產服務中心:H架專用組拼工裝系統實現效率質量“雙躍升”

具體內容:為提升皮帶機組件的生產自動化水平與焊接質量一致性,生產服務中心自主研發了一套H架專用組拼工裝系統。該工裝集成伺服控制變位機與模塊化氣動夾緊單元,實現H架及上托架等結構件的快速定位與剛性固定。該工裝系統具備多自由度姿態調整功能,配合標準化定位基準,使工件處于最佳施焊位置,減少焊接變形。同時,模塊化設計支持不同型號H架的快速換型,增強工裝適用性與產線柔性。
實施效果:該工裝投入使用后,單件組拼作業時間縮短約40%,人員投入由2人減為1人,用工效率提升50%以上。在提高裝配精度的同時,有效降低了勞動強度與人為操作誤差,為后續焊接工序提供了良好工藝基礎,實現了提質增效的技改目標。
鐵運分公司:內燃機車智能落鎖安防裝置

具體內容:隨著煤炭運輸任務的增加,內燃機車運行時間提高,機車運用過程中,需司乘人員在機車停輪狀態下進行環繞巡檢,此時機車柴油機間、電器間存在著高溫、高壓及觸電等安全隱患,對作業人員人身安全造成危害。分公司針對此現象,采用高可靠性傳感器和控制單元,研發了內燃機車智能落鎖安防裝置,該裝置對機車重要參數實施監控,確保不同條件、不同環境狀態下各間室門及時鎖定,保障作業人員人身安全。
實施效果:該裝置以自動鎖閉保障生產安全,從源頭杜絕了機械傷害、觸電及灼燙風險,并降低了安全事故發生率,極大緩解司乘人員勞動壓力,全方位護航鐵路運輸安全、高效、智能化發展。在降本增效方面,分公司自購元器件并進行編程調試,成本投入為4.56萬元,較業內采購價節約成本5.44萬元。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