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管理
9月初,大佛寺礦積極響應省發展改革委分時電價新政及公司電力管控要求,主動求變,實施礦井日常強制檢修時段重大調整,將檢修作業從平谷時段轉移至用電高峰時段,切實通過電力負荷“乾坤大挪移”,深度賦能降本增效,僅此一項措施預計全年可省電力成本約600萬元。

政策驅動,重構檢修時序。面對分時電價調整帶來的成本壓力,該礦扎實落實“避峰填谷”理念,顛覆傳統作業時序,把原每日11:00-16:00(平谷時段)的強制檢修,整體遷移至16:00-23:00的高峰(尖峰)電價區間,趁著電價高位時段為設備做“全面體檢”,在平谷時段開足馬力生產,從而大幅減少高電價時段大型生產設備運行負荷,引導用電需求向低價時段轉移,優化電力成本結構。

協同聯動,筑牢安全高效防線。檢修時段調整牽一發而動全身,該礦積極構建覆蓋全鏈條的責任閉環體系,確保生產與安全并行不悖。調度指揮中心統籌班前會、入井安排、物料運輸,同步優化井下治災工程配合時間,避免交叉干擾。安全監督管理部緊盯現場風險,通風管理部優化瓦斯抽采與通風系統,沖擊地壓防治辦公室調整泄壓孔施工時序。材料組與供應站24小時響應,4點班增配庫管員、材料員,確保急件順暢領發。機修車間實行“8點班+4點班”雙班制,設備一升井,維修人員就立刻“接棒”,不讓設備多等一分鐘。每日檢修前,選煤廠將原煤倉位壓至最低,皮帶隊確保鐵路裝車站緩沖倉滿倉,杜絕高電價時段無效能耗。煤質銷售管理部依據緩沖倉數據,動態規劃商品煤發運,規避火車延時費,實現“零成本等待”。
人本關懷,推動平穩過渡。考慮到檢修時間調整會打亂職工的生物鐘,該礦打出“人本關懷”牌,讓制度落地更有溫度。礦領導班子成員深入各區隊,為職工認真解讀調整的必要性,要求各區隊科學設置適應期,合理安排大家調休,緩解作息轉換的壓力。針對部分職工不能適應4點班工作,區隊合理調整崗位或班次,在不影響檢修的前提下,盡可能滿足職工需求。同時,要求大件設備裝卸安排在白天,夜間緊急作業需在照明充足區進行,實行區隊自主管理+安監盯防“雙監護”。
從被動應對政策到主動尋找降本機遇,大佛寺礦這場與時間賽跑的“錯峰檢修”,不僅每年可節省近600萬元電費,更走出了一條精細管理的新路子。(田文龍)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