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管理
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形勢與能源行業的深刻變革,大佛寺礦全面貫徹落實陜煤集團“四種經營理念”,通過投資節約的“精打細算”、電費降低的“科技賦能”、物資盤活的“點石成金”以及煤質提升的“品質革命”,將“成本管控”的硬骨頭啃出了“效益增長”的甜滋味。

理念鑄魂,多維聯動筑牢降本增效“壓艙石”。理念是行動的先導。該礦將“四種經營理念”融入日常經營管理的每一個鏈條、每一個環節,實現了“節流”與“開源”的雙輪驅動、同頻共振。嚴控非必要支出,1-9月優化專項投資8項,節約費用989萬元,嚴格執行“有舊不購新”原則,從源頭杜絕浪費。“全員參與”強化可控費用管控,十項費用同比降低18.18%,節約86.46萬元。此外充分利用高新技術企業資格,“精準政策運用”減免所得稅246.58萬元,并申報中央預算內資金1575萬元,彰顯了政策紅利與經營智慧的融合,實現了從“要我節約”到“我要創效”的思想蝶變與行動自覺。

創新驅動,雙輪并進激活內生動力“強引擎”。創新是成本管控的“靈魂”,也是效益增長的“引擎”。該礦全面深化管理創新與技術創新,向管理要效益,向技術要突破。通過巧妙調整礦井檢修時間,深度挖掘分時電價的“時間差”紅利,優化主運輸皮帶機運行及通風系統的“經濟賬”,累計節省電費153萬元。“微創效”活動點燃了全員創新創效的“星星之火”,職工踴躍報送創新創效措施117項,匯聚成降本增效的“燎原之勢”。聚焦設計優化的“大文章”,通過科學調整采掘接續和治災工程,完成設計優化項目8項,創效高達3165萬元;實施治災降本項目8項,節約成本2571萬元,真正將創新創效融入了礦井生產的“血脈”之中。

物資“智”管,盤活存量釋放沉淀價值“活水源”。“沉睡”的資產也能變成“流動”的效益。該礦著力破解閑置資產這一“老大難”問題,通過系統性開展閑置資產“大盤點”,創新采用內部調劑“串珠子”、修復再用“變廢為寶”、加工改造“換新顏”等多種方式,累計消耗積壓物資達1631.17萬元。每月雷打不動召開物資計劃會,開展材料專項檢查65次,嚴格考核修舊利廢與回收復用,1-9月從中“淘”出3545萬元的效益,讓制度要求真正內化為職工的自覺行動和行為習慣。

煤質增值,品質提升鍛造效益增長“金鑰匙”。質量是生命線、品質是硬通貨,大佛寺礦深諳此道。將煤質管控作為成本經營的“增效器”和提升市場競爭力的“殺手锏”,通過標準化管理全面提升產品附加值。持續深化煤質“三提三降”專項行動和選煤業務“十項考核”機制,尤其對塊煤淺槽分選車間這一“效益高地”進行重點管控。1-9月,累計生產塊煤41.08萬噸,塊煤產率穩定在7%的良好水平,矸中含煤率則牢牢控制在1.3%以內,各項關鍵指標均優于考核標準,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品質答卷”。
在能源革命的澎湃浪潮中,大佛寺礦正以“四種經營理念”為指引,持續優化成本管控體系,以實干篤定前行,用創新書寫未來,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田文龍)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