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管理
今年以來,大佛寺礦聚焦“協同增效年”主題,堅持“節支等同增收、修舊就是創效”理念,以“深挖內潛”破局、“精細管理”筑基、“協同發力”提效,打出成本管控組合拳,全力推動降本增效工作落地見效、取得顯著成果。

修舊利廢+回收復用,“舊物資”榨出“新價值”。該礦持續加大修舊利廢力度,構建“回收-分類-修復-復用”全流程閉環管理體系,切實讓廢舊物資“重獲新生”、發揮最大價值。建立廢舊物資回收臺賬,每日精準匯總回收材料,對待修復的設備、工器具和各類材料實行集中存放、分類標記、統一管理,確保修復工作有序推進。針對修復完成的物資,按系數開展出庫考核,確保每一件修復物資都能高效利用。1-10月份,自主修復各類大小型設備、工器具及監測監控儀器達3527臺,調直修復錨桿、托盤等廢舊物資21616件,自主加工托輥2503個,按30%折算系數核算,累計創造材料價值715.61萬元。與此同時,嚴格落實“有舊不領新”管理規定,創新搭建“模擬庫房”,讓復用渠道“通起來”,有效減少新品采購投入。截至10月底,僅廢舊材料復用一項就累計節支566.76萬元,實現了資源利用效率與經濟效益的“雙向提升”。

資產盤活+廢舊物資處置,“沉睡資產”變身“創效活水”。針對閑置資產“占空間、難利用”的痛點問題,該礦以“激活存量價值”為目標,通過內部調劑、自主修復、合規處置等多元方式,推動閑置資產“動起來”、廢舊物資“用起來”,讓“沉睡資產”成為“創效活水”。今年以來,通過內部資源統籌調配,成功調劑除塵風機1臺、門式起重機1臺、EBZ260M-2掘錨機1臺、Φ315聚乙烯管960根,盤活資產1223.83萬元。同時,對廢舊設備部件進行拆解,分揀復用可用零件;對破損PE管進行熱熔修復再利用;對廢舊鋼材及型材等進行整形、切割,重新加工利用……截至目前,累計處理各類廢舊物資5352件,直接創效1520.79萬元,真正實現了“變廢為寶、資產增值”。

協同管理+技術賦能,“全鏈管控”力促“質效雙優”。該礦以“作業成本工作法”為抓手,依托內部市場化管理模式,構建材料“計劃-審批-領用”全生命周期管控體系,嚴格遵循“無預算不列支,有預算不超支”的剛性原則,從源頭把控成本。同時,推行“明碼標價、按件計資、節獎超罰”機制,動態跟蹤物資流向,強化考核獎懲、推動內部協同配合,充分調動干部職工參與降本增效的主動性、創造性,在全礦營造“人人精打細算、個個當家理財”的濃厚氛圍。同時,該礦不斷強化機電設備經濟運行管理,優化“避峰填谷”用電策略,通過錯峰生產、設備節能改造等方式降低用電成本;持續推動技術升級與管理優化“雙輪驅動”,加大智能化、自動化設備投入力度,優化生產工藝流程,不斷提升生產效率與管理效能,力促實現“質效雙優”目標。(李博)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