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做“四個示范” 譜寫發展新篇——貫徹落實張文琪董事長調研講話精神專欄
把穩安全之“舵”,筑牢生產之“基”。在任務繁重的首季攻堅戰中,孟村礦以爭做“本質安全”示范為目標,聚焦“意識、責任、行為、風險、隱患”等核心要素,以“精、嚴、細、實”的工作態度和工作作風全方位、多維度筑牢安全堡壘,確保首季攻堅任務安全、高效、圓滿收官。
“點”出問題,“檢”出癥狀。
為實現設備預防性檢查檢修,該礦積極探索機電設備管理新思路、新點子,結合礦井實際制定設備點檢制度,確保做到超前發現機電設備運行問題,超前檢修設備。自推行設備點檢制度以來,該礦成功檢測并排除多起設備隱患,設備故障率顯著降低,維修成本大幅下降。
該礦以“機電零事故”為目標,通過加強設備檢修維護,實時監控設備運行參數,靈活調整生產節奏,確保設備始終處于最佳狀態。同時,實行“全員設備管理”理念,執行“動態點檢與定期定檢”相結合的維修模式,建立設備全生命周期數據庫,對重要部件和易損件登記造冊,全力提升設備運行效率。
“每臺設備都有一本檢修臺賬,清晰記錄著設備的安裝時間、檢修記錄、易發故障點、維護周期等,可以讓檢修工知道該設備需要重點保養、維護、檢修的地方?!痹摰V綜采隊負責人劉文濤說道。

與此同時,該礦大力推進礦井智能化建設,積極搶占“智”高點,將設備檢修標準化、系統化、智能化相融合,充分發揮手機客戶端優勢,“手機點檢”的想法得到有效落地,礦井步入了設備信息化管理的“快車道”。
年初,該礦應用了智能點檢系統,在每臺設備上粘貼獨立的二維碼標簽。工作人員只需登錄APP,進入系統輕輕一掃,即可快速獲取該設備包括編號、型號、使用年限、維護記錄、運行狀態等在內的詳細信息,大大提高了設備管理效率。同時,根據系統提示,工作人員便可以按照標準化的點檢流程對設備進行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實時上傳至云端數據庫。
“有了這個二維碼,我以前背那些點檢標準都沒有用了,現在只需按照提示進行點檢就可以了,不到10分鐘,我就能完成轄區設備的依次巡檢,真是方便又快捷?!闭f起智能點檢系統帶來的便捷,該礦職工紛紛贊不絕口。
“交”得清楚,“接”得明白。
“這是八點班的問題,不是我這個班造成的?!薄斑@是抽采隊的電纜、那是通風隊的風門,這些隱患不歸我們區隊管。”近日,面對職工崗位交接責任劃分不清、區隊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該礦制定下發了《崗位人員安全確認交接班菜單管理》制度,將工程質量、安全確認、隱患排查、設備檢查、文明衛生以及標準化建設等內容制作成班組、崗位“菜單式”交接班信息表,實現兩班透明交接,使崗位存在的問題實現有處可查,權責分明。
從“經驗交接”到“清單管控”。該礦組織各業務部門骨干、區隊技術工種,對采煤、掘進、一通三防、機電等崗位進行全流程梳理,精心打造“菜單式”交接班模式,明確交接雙方的權利和責任,并要求各崗位實行“面對面”現場交接班原則,做到工作面情況交接清、安全隱患交接清、機電設備運轉情況交接清,徹底消除以往口頭傳達與個人經驗交接中存在信息遺漏、責任模糊、安全管控落空的問題,將安全生產的“接力棒”傳下去。

從“崗位交接”到“區域交接”。該礦以往崗位交接只對本崗位施工內容進行交接,存在周邊作業環境、關聯設備設施等安全狀況交接不清的情況,容易形成安全監管盲區。此次推行的“菜單式”交接制度,將周邊作業區域、關聯設備設施、本區域范圍內的其他突出隱患一并納入交接范圍,杜絕了區域內無施工作業人員不能及時發現突出隱患的安全弊端,實現了以崗位為單位的精細化管理。
“現場設備運行平穩,監控設備無異常,安全隱患已排查,環境衛生已達標?!蓖ㄟ^兩個月的“菜單式”交接班模式的運行,該礦交接班工作更加流程化、標準化、規范化,各類隱患數量環比下降30%,有效遏制了零星事故的發生,安全生產標準化水平得到顯著提升。(陳德陽 郝杰)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