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經營理念”大家談專欄
按照陜煤集團黨委關于開展“四種經營理念”大討論活動的要求及本次研討安排,我以《理念引領、精準攻堅,用過“緊日子”的務實行動拼出“好日子”》為題談三個方面的感悟。
一、過“緊日子”是過“好日子”的前提基礎
陜煤集團在2023年以辯證思維立意高遠地提出“四種經營理念”以來,賦予其“會‘賺錢’才能精打細算‘花錢’、會當‘乙方’才能更加了解‘甲方’需求、會搞‘營銷’才能合理優化‘生產’提效、會在前面想‘緊日子’才能在后面過‘好日子’”的深邃內涵,尤其把過“緊日子”作為應對市場競爭的重要手段,著力以點帶面推動營收和利潤增長、實現過“好日子”目標、打造長期競爭優勢。可以說,這一理念既是陜煤成立20余年來發展實踐的深厚積淀,也是集團對經營管理的規律性認識和總結、對“奮進者”文化的豐富和延伸,已成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經營策略和核心理念。
對于復雜地質條件下的彬長而言,面對企業管理點多、線長、面廣的客觀實際和“爭做四個示范、創建一流企業”的現實需要,更必須把理念變革作為最根本的變革,將“四種經營理念”根植到企業發展的各領域,融入安全生產、災害治理、項目建設、經營管理、黨的建設等工作的全過程,內化為全要素降本、全鏈條提質、全方位增效的行為準則,尤其要從過“緊日子”抓起,為過“好日子”提供基礎保障、增添內生動力,以便更有效地交出亮眼提氣的“彬長答卷”、更好地實現高質量發展。
二、過“緊日子”是過“好日子”的關鍵所在
在陜煤“四種經營理念”的引領下,公司用一系列“組合拳”推動降本提質增效,特別是今年以來,圍繞用“緊日子”過“好日子”,更加突出精細的現場管理和有效的過程管控,建立了管業務、管技術、管環節必須管成本的“三管三必須”責任體系,并著重在優產優銷、節支降耗、閑置物資“瘦身”等方面深挖“利潤源”,一季度,煤炭產銷量同比增加17.67萬噸、塊煤及高爐噴吹煤同比增收1.32億元、單位完全成本較陜西煤業指導計劃下降10.65元/噸、廢舊物資復用及修舊利廢創效2061萬元、調劑閑置設備節約購新投入2511萬元,有效對沖了煤炭售價較計劃下降47.64元/噸帶來的經營壓力。我們也看到,大佛寺礦通過推行物料“拼單配送制”膠輪車月均出車次數下降1500次,胡家河礦通過創新PE纏繞膜技術一季度節約成本超10萬元,小莊礦通過自主維修綜掘機節約外委費55.57萬元,文家坡礦通過修舊利廢一季度減少新配件和材料購置費29.62萬元、回收復用管路及輸送帶等物資價值57.18萬元,孟村礦通過構建“‘60米+40米+20米’三段水力壓裂”防沖新體系預計401104工作面可減支治災費1499萬元,胡家河礦通過實行井下長距離定向鉆孔自主施工及壓裂后,節約費用750余萬元等。這些新做法及新成效都為降本提質增效提供了新思路和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總之,隨著“四種經營理念”持續入腦入心、見行見效,以及過“緊日子”舉措的精準落實,讓企業在市場波動下行的環境中找到了經營創效的空間。同時,各單位采取的正向激勵措施,讓愿干、會干、巧干的職工得到了“實惠”,讓全員“省下的就是賺下的”認識更加深入、“以節儉理念和艱苦奮斗換取未來大發展”的意愿更加強烈。以上這些,我們務必要繼續堅持并抓好成果轉化,通過多維度的策略協同、資源整合與動態優化,形成措施“疊加效應”,推動發展活力釋放。
三、過“緊日子”是過“好日子”的恒久課題
我們要深刻認識到用“緊日子”過“好日子”是一場“刀刃向內”的攻堅戰,更是事關企業生存和長遠發展的保衛戰,必須久久為功、常抓不懈,特別是在成本仍然處于高位、“成本與售價倒掛”風險增大的當下,更要以“四種經營理念”為總牽引,以現用的“13510”成本管控模式為總抓手,堅定不移地用“一個責任體系+四個降本措施+五個降本行動+三個考核辦法+兩個管控機制”相融合的“14532”成本管控舉措,緊抓管理、精準攻堅、系統破題,做到以成本的“減法”換取效益的“加法”。
“1”,即:持續夯實各級干部“三管三必須”責任,著力推動逐級嚴把設計和方案優化“審查關”,實行“終身負責制”和“失職追責制”,做到系統聯動控成本。
“4”,即:一是在源頭降本上,全面樹立“設計源頭節約”的理念,尤其把巷道“一次設計、一次支護、一次成巷、永不返修”工作考核到位,持續壓降巷道維修費用,堅決堵住大的“出血點”。二是在機制降本上,著重抓好全面預算管理體系下的內部市場化運行機制建設,各層級均實行“工資=收入-支出±各類考核”的結算模式,通過成本節超額百分百與工資進行轉換激勵,有效降低成本支出、促進企業增盈。三是在科技降本上,通過技術升級、工藝優化等方式挖掘降本空間,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率和貢獻率。四是在管理降本上,重點聚焦嚴控非必要性投入、壓減非生產性支出,督導各單位實施好新制定的“一企一策”降本方案,尤其落實好“能用舊不領新、能自干不外委、能自修加工的不外購”要求,確保把資金用在“刀刃上”。
“5”,即:一是深入開展一張紙、一度電、一滴水、一升油、一桶漆、一個螺絲釘的“六個一”節支降耗行動,把成本管控到最小單元,堅決遏制各類日常性支出浪費。二是深入開展閑置物資“瘦身”行動,堅持每月召開一次現場推進會,常態化用好全公司閑置物資共享平臺,推動技改、復用、調劑協同發力,讓“沉睡”物資“換裝上崗”。三是深入開展降本增效、掘進提效、創新創效“三個平臺競技”行動,抓好評估和認定,全年形成不少于200項具有示范性的成果。四是深入開展“成本節約案例分享”行動,及時總結經驗、補短強弱。五是深入開展“百名書記破百題·千名黨員奪紅旗”行動,全年解決100項以上涉及安全、經營、黨建方面的難題,形成20%以上可推廣的案例。
“3”,即:一是用好關鍵成本指標掛鉤考核辦法,對礦井班子成員每人所掛的“6項指標”進行精準考核、獎懲兌現。二是用好業務部門成本管理考核辦法,對“8項指標”按權重占比進行綜合考評。三是用好年度高質量發展專項激勵考核辦法,對成本控制情況實行“分檔”結算、分級激勵。
“2”,即:建立月度成本分析機制和成本超支預警機制,每月精準掌握成本節超情況,對超支的進行預警、全面分析原因并實施針對性改進措施,對連續3個月超支5%以上的單位實行掛牌督辦,對連續3個月超支10%以上的單位黨政“一把手”進行約談,通過嚴施策、嚴督辦、嚴問責倒逼成本管控責任落實、措施到位、效果提升。
總之,用“緊日子”過“好日子”就是要以“標本兼治”的決心深挖潛力,以“精益求精”的管理提質增效,以“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評估確保成效,全力打造“低成本與高收益、低投入與高產出”的競爭優勢,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