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經營理念”大家談專欄
近年來,“過緊日子”要求在政府工作報告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被頻頻提及。2023年7月,陜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文琪提出“四種經營理念”,第一條就是用“緊日子”過“好日子”。“過緊日子”是手段,“過上好日子”才是目的,我們要在“把過緊日子作為常態、形成習慣”中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真正把“鋼用在刀刃上,錢花在關鍵處”。
一、認清形勢,“過緊日子”要“緊”在思想上
當前,煤炭行業正處于深度調整期,市場供需格局發生顯著變化。一方面隨著“雙碳”目標的推進,新能源產業對煤炭市場形成強烈沖擊,另一方面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煤炭價格波動頻繁且整體下行壓力較大。此外,隨著安全生產監管力度不斷加強,環保政策日益嚴格,礦井生產經營各方面成本持續增加,要求我們必須樹立“緊日子”意識,積極應對市場變化。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過緊日子”更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是由黨的宗旨和性質所決定的。從陜甘寧邊區時期的歷史經驗,到計劃經濟時期、改革開放后的機制舉措,再到新時代的方針政策,為我們“過緊日子”提供了根本遵循。礦井在生產經營方面存在的,如資源利用不夠充分、成本控制不夠精細、生產組織不夠高效等問題,也要求我們必須牢固樹立“緊日子”思想,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
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結果。“過緊日子”既是傳承發揚黨的優良傳統的重要體現,也是貫徹落實上級關于深化降本增效決策部署的具體行動,更是立足礦井發展實際,破解當前困境、謀求長遠發展的關鍵所在。
二、立足實際,“過緊日子”要“緊”在行動上
俗話說:“精打細算,才能油鹽不斷。”“過緊日子”不能只是空喊口號,必須要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主動落實到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力戒形式主義。
一是加大技術研發和創新投入,引入先進的開采技術和設備,優化開采工藝,規范作業流程,增強職工的操作技能和節約意識,不斷提高煤炭資源的開采效率和回采率。二是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和技術論證,根據礦井實際生產需要,合理選擇設備型號,避免盲目采購和功能浪費,同時加強日常維護保養,延長設備使用壽命,降低維修成本。三是優化物資管理,建立物資庫存動態監控系統,根據生產計劃和實際消耗情況,合理制定采購計劃,避免物資積壓、閑置、浪費等情況,加大閑置資產盤活工作力度,積極開展修舊利廢,降低生產成本。四是優化生產組織,運用“互聯網+”模式對生產全流程各環節進行實時監控調度,提高生產協同率,合理安排生產任務,科學配置人員,避免人員冗雜,加強績效考核,充分調動職工生產積極性,不斷提高工作效率。五是注重細節管控,舉辦會議活動,根據實際需求嚴控頻次、規模、流程,避免資源浪費;日常辦公辦文,提高工作質效,努力做到“一次成型”“重復利用”,避免紙張等辦公用品浪費;工作生活中,離開辦公室、宿舍前要關閉電器、節約用電,就餐時要按需點餐、光盤行動,出行時選擇公共交通、綠色出行。
三、儉以養德,“過緊日子”要“緊”在作風上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任何時候都不能松懈。“過緊日子”不僅是一種態度,更是一份責任,黨員干部應當把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當作修身養德、歷練黨性的磨刀石,自覺做“過緊日子”的組織者、宣傳者、示范者。
“緊”在作風,就是要讓節儉意識融入黨員干部的血脈。黨員干部要以身作則、嚴于律己,克服“花公家錢不心疼”的心態,結合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堅決抵制鋪張浪費、奢靡享樂之風,引導全體職工形成勤儉節約的良好風尚。“緊”在作風,就是要發揮監督執紀“治未病”的積極作用。紀檢監察等部門要強化日常監督提醒和警示教育,綜合運用監督檢查、通報典型案例、觀看警示教育片、參觀廉政教育基地等形式,注重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對違法違規行為嚴肅查處,營造風清氣正的干事創業環境。“緊”在作風,就是要將為民服務貫徹于工作始終。“過緊日子”絕非捂緊“錢袋子”,更不是少辦事、不辦事,黨員干部要杜絕盲目攀比的不良作風,不搞虛榮作秀的“形象工程”,真正撲下身子、沉到一線,傾聽職工群眾的心聲,將心思和精力用在為民辦實事、辦好事上,以黨員干部的“辛苦指數”換取職工群眾的“幸福指數”。
過“緊日子”不是權宜之計、一時之舉,而是實現企業長遠發展的必然選擇,是需要長期堅持的基本原則。“小智治事,大智治制”,我們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樹立“緊日子”意識,逐步建立過緊日子的長效機制,精打細算、勤儉節約,不斷優化資源配置,加強成本控制,提高生產經營效率,以“緊日子”思維謀“好日子”發展,推動企業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