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經營理念”大家談專欄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反復強調要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厲行勤儉節約。過去兩年來,陜煤集團持續深化拓展“四種經營理念”,全面打響了降本增效、提質增效的攻堅戰和持久戰。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好日子”與“緊日子”的辯證關系是對歷史經驗的總結。我們必須認識到,過“緊日子”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戰略之需,不是表面文章而是務實之舉,要精打細算,把錢花在刀刃上,把更多資源投入到發展事業中,做到“該花的花、該省的省”。如此,企業的發展道路將更加順暢,職工群眾也能更多分享發展成果,從而為可持續發展積勢蓄能,以今天的戰略定力托舉起明天的美好愿景。下面,圍繞“用‘緊日子’過‘好日子’”主題,我從三方面談談認識和體會。
一、提高政治站位,進一步樹牢過“緊日子”思想
(一)強化思想引領。當前,國際形勢風云變幻,能源市場震蕩加劇,全球經濟面臨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顯著增多。面對嚴峻復雜的外部挑戰,我們必須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深學細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重要論述精神,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政治擔當,將思想和行動全面統一到“四種經營理念”的貫徹落實中。要通過“四級宣講”“三會一課”等途徑,對上級降本增效、節支降耗等工作決策部署開展專題學習,系統把握過“緊日子”的實踐要求,推動各層級人員既筑牢思想根基又嚴把執行關口,始終保持厲行節約、精打細算的高度自覺。
(二)理清辯證關系。善為理者,舉其綱,疏其網。唯有準確把握“緊日子”與“好日子”的內在邏輯,方能保證“四種經營理念”真正落地生根。過“緊日子”絕非簡單壓縮開支,更非降低職工生活品質,亦非削減薪酬福利,其本質在于優化資源配置,即在有限的資金內,多辦事、辦好事,把省下的真金白銀用在“刀刃”上,通過管理效能與資金效益的同步躍升,筑牢可持續發展根基,最終實現企業和職工共享的“好日子”。究其本質,過“緊日子”是應對復雜環境的務實之舉,也是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三)營造節儉文化。上率下行,風化于成。黨員干部要以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為引領,堅持行動為令、以身為范,躬身踐行過“緊日子”要求,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中立標桿、作表率,以嚴實作風構筑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屏障。在實踐過程中,還需要系統總結提煉過“緊日子”的經驗做法,加大先進典型宣傳力度,讓崇清尚儉、厲行節約的良好風尚蔚然成風,將過“緊日子”的思想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
二、強化源頭管控,進一步把牢過“緊日子”關口
(一)“制度籬笆”強根基。建立健全降本增效制度體系,重點圍繞剛性支出管控、運行成本壓降、資源集成配置、預算剛性約束等方面,制定細化具體措施,織密扎牢制度籠子,進一步健全過“緊日子”的長效機制,做到“大錢大方、小錢小氣”,為集中人力、物力、財力辦大事提供制度保障。各業務部門要扛牢政治責任,發揮職能優勢,深入分析礦井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強化精準指導、科學決策、合理安排和有效督辦,壓緊壓實各級主體責任,縱深推進財務管理、物資管控、設備運維、監督執紀等重點工作齊頭并進,推動降本增效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二)“顆粒歸倉”要效益。突出重點、把握關鍵,精準聚焦管理降本、資產提效、材料節支、煤質創效等成本管控的“關鍵抓手”和效益提升的“潛力板塊”。在源頭降本環節,立足設計優化、用電錯峰、稅費政策等方面,貫通生產端、管理端、銷售端全鏈條,系統推進38項降本增效措施。在過程管理環節,堅持“能復用不領新”的物資管理原則,建立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深入推進修舊利廢、回收復用、閑置資產盤活等具體工作。在末端治理環節,加速智能化裝備升級改造,狠抓洗選過程質量動態管理,嚴控灰分、水分等關鍵指標,不斷提高商品煤合格率,確保產品質量過硬,經得起市場考驗。
(三)“擰緊閥門”降損耗。牢牢把握42盤區生產接續和41盤區安全生產兩條戰略主線,結合工作實際,采取針對性措施推動成本管控落地見效。針對4107工作面煤層變薄工況,及時調整層位,應用“大、中、小、微”四級多輪放煤工藝,源頭保障原煤回收率達標創效。圍繞42盤區備采工作面建設,堅持“抓大不放小”的管理理念,在設備、管路安裝調試環節實施全流程精益管控,讓“沉睡”物資換裝上崗,庫存物資“煥發新生”,實現大到一臺設備、小到一個零部件的全方位復用。
三、加強統籌調配,進一步增強過“緊日子”合力
(一)先鋒領航,責任貫通。突出黨員干部“頭雁效應”,扎實開展“黨員責任區”“百名書記破百題,千名黨員奪紅旗”等主題實踐活動,在流程優化、技術創新、資源統籌等方面形成示范引領矩陣,激活降本增效紅色動能。持續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完善黨員干部跟值班體系,壓實生產部門“第一責任人”職責,深入生產現場開展全覆蓋巡回檢查,協調解決存在問題,實時跟蹤工作進度,確保降本舉措穿透基層末梢。
(二)考核牽引,激勵賦能。嚴格落實月度經營分析會制度,對降本增效重點任務落實情況進行評估,找準存在不足,明確改進舉措,以常態長效機制推動成本管控落地見效。開展井上下材料浪費專項檢查,依托“日清日結”管理模式,動態統計材料使用情況,引導職工自覺開展材料回收。推廣運用修舊利廢積分激勵機制,在“獎勵落實到個人”的正向激勵下,充分釋放職工技術優勢,實現廢舊物資應修盡修、能用盡用。
(三)系統集成,協同創效。打破“采掘機運通”等專業壁壘,抽調精干力量建立降本增效專班,強化統籌調度、綜合協調和督促指導,推進各項具體工作取得成效。引進物資出入庫小程序,運用數字化平臺打通物資管理數據孤島,實現資源最優配置,避免材料浪費。加強同文家坡發電公司溝通協調,建立資源共享、協同發展的經營模式,形成“1+1>2”的協同效應。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今天的“緊日子”,是為了長久的“好日子”。唯有以鐵腕管控守好“錢袋子”,以精算細作當好“鐵公雞”,確保把每一分錢花在最關鍵處、花出最大效益,才能讓高質量發展的成色更足、可持續發展的韌性更強,努力拼得更多“好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