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經營理念”大家談專欄
本次“用乙方思維做甲方”的研討主題,直指企業治理現代化的內核。作為礦井基建負責人,我深切體會到:“甲方”角色的真正權威,不在于管控權力,而在于以“乙方”思維重構服務邏輯——將合作伙伴視為客戶,用服務創造價值,以協同實現共贏。下面我結合小莊礦基建實踐,從認知革新、問題剖析、路徑踐行三方面展開交流:
一、透析“乙方”思維本質——從權力主體到價值樞紐
“乙方”思維的核心是客戶中心主義的深刻實踐,它要求我們跳出“甲方”身份的慣性,以三重認知重塑角色:
(一)需求先知者:主動識別客戶顯性與隱性訴求,如生產部門對北門料場攪拌機投用的時效要求、環保部門對施工危廢品處置的標準;
(二)服務設計者:把管理流程轉化為服務產品,像乙方設計解決方案那樣構建協作鏈條;
(三)生態共建者:摒棄零和博弈,通過技術共享、資源協同與供應商結成發展共同體。
二、破解當前“甲方”思維困局——服務缺位與協同斷點
對標“乙方”思維,必須正視當前存在的深層矛盾:
(一)在項目管理中,重審批輕服務的痼疾仍未根除
設計變更平均耗時7天,延誤關鍵節點;土建與安裝工程界面不清,導致混凝土澆筑后機電管線再開槽,返工率高;對承包商的技術咨詢響應遲緩,現場問題常累積成隱患。這些痛點的本質,是將流程管控等同于權力行使,卻忽視了服務效能才是工程推進的潤滑劑。
(二)在與供應商合作中,博弈思維壓制了共生可能
工程款支付延遲率高,嚴重損害互信;對承包商技術升級缺乏支持,導致工藝落后;招標過度強調低價中標,導致工程偷工減料情況嚴重,返修率高。更關鍵的是,我們尚未建立供應商能力成長通道,錯失通過賦能提升供應鏈整體效能的機會。
(三)在內部協同中,部門壁壘成為效率黑洞
業務部門多次更改設計需求而未及時通知施工單位導致返工;多單位協作施工時未與相關部門溝通,導致井下生產延遲、工期滯后;面對交叉責任問題時,部門之間相互推諉。這些問題的根源在于,我們以“甲方”身份割裂了“企業價值共同體”的內在關聯。
三、重構“甲方”價值路徑——服務賦能驅動協同革命
(一)項目管理:變監管者為服務集成商
核心是以敏捷響應打通流程堵點。建立《基建需求響應清單》,明確生產、環保等部門的剛性需求與響應時限;推行設計變更“72小時閉環制”,關鍵審批環節并聯辦理;實施“工序交接確認單”機制,土建完工后由接收部門簽字確認接收條件,從源頭杜絕推諉。更需打破“辦公室審批”模式,要求技術骨干常駐現場答疑,使問題解決從“按周計”提速至“按小時計”。
(二)供應商合作:從交易對手到發展伙伴
關鍵在于構建賦能型合作生態。建立供應商三維評價體系(技術能力30%、履約質量40%、創新貢獻30%),替代唯低價中標;對優秀供應商提供優質工程反向獎勵等機制;每季度組織“新技術共建研討會”,攻堅克難。同時剛性約束自身行為:將工程款支付時效納入部門KPI,拖欠扣減績效分;推行“陽光驗收”機制,隱蔽工程舉牌錄像存檔,杜絕驗收尋租。
(三)內部協同:化“部門墻”為“共贏鏈”
根本在于重塑內部客戶關系。設計階段各個部門共同商討確認,發生變更時統籌協調確認,避免頻繁返工;搭建工程數據共享平臺,實時同步施工進度、材料檢測報告至管理業務部門;推行“首問負責制”,首個接到需求的部門需全程跟蹤解決。
“乙方”思維的本質是通過服務增值來確立“甲方”真正的權威。當我們將承包商視為“伙伴”而非“乙方”,將生產部門看作“客戶”而非“需求方”,礦井基建便能從成本中心蛻變為價值引擎。當前小莊礦正邁向智能礦山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更需以“乙方”思維的謙遜洞察痛點,以“甲方”擔當的魄力整合資源,讓每一米巷道、每一方混凝土都成為安全高效生產的堅實基座。唯有如此,方能在能源行業深度變革中鑄就不可替代的競爭力!(小莊礦副總經理 王大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