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建設
為切實抓好噴漿補欠工作,確保按期完成噴漿任務,近日,小莊礦在20#聯巷建成井下拌料場,實現噴漿料井下集中攪拌運送,進一步降低了運輸成本和職工勞動強度,提升了噴漿工作效率。

據了解,該礦井下拌料場建成后,在地面將石子和水洗砂攪拌,與水泥分車入井,在拌料場攪拌合格后,運送至各噴漿地點進行施工。較之前地面拌料發運,拌料工序得到進一步優化,原來最少4人才能完成的工作,現在只需3人即可完成。之前從地面下料到噴漿地點,約50分鐘,現在提前備足噴漿料,運輸車輛到場后可直接裝車運送,最多20分鐘就能運抵,供給所需時間縮短一半以上,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運輸成本及大巷行車壓力。
為強化井下拌料場標準化管理,該礦制定《井下拌料場運行管理辦法》,強化牌板吊掛、原料堆放、設備維護、揚塵管控、運輸裝卸、臺賬分類、人員對接、施工區隊及考核落實等各環節精細化、標準化管理,實現動態達標、過程達標、素顏達標,保障了拌料場高標準、高效率運行。
“井下攪拌場的投用,不僅解決了環境污染問題,推進了‘美麗礦區’建設,還解決了因雨雪天氣噴漿料受潮不能使用的問題。現在可全天候不間斷進行供料、噴漿。”該礦生產部經理說道。
另一方面,該礦成立噴漿專班,對噴漿任務細化分解,建立“專項推進、過程督查、具體落實”工作模式;開展各區隊對標學習,創新班組作業競賽,以30米為一段,由兩頭向中間施工,形成質量和進度對比,對質量好、進度快的班組進行獎勵;定期組織專項培訓,開展技術大拿上臺講活動,對施工過程中易忽視的環節、標準及相關驗收考核等進行宣貫,不斷提升施工標準和水平;優化施工工藝,將噴漿料進行過篩處理,避免因噴漿料粒徑過大而造成堵管和回彈率大的問題:投用螺旋式上料輸送機,降低職工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嚴格落實聯合驗收制度,按照考核指標,每月逐項進行考核獎罰,激發內生動力,營造了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
下一步,該礦將持續強化拌料場標準化建設,優化施工工藝,創新工作方法,大力推進噴漿施工,打造高于標準、嚴于標準、動態達標的精品工程,全面提升巷道成型率和美觀度。(計忠榮 楊凱)
編輯:達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