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動態
歲至隆冬,氣溫持續走低,用電需求居高不下。走進彬長發電公司現場,我國首臺660兆瓦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機組正在高速運轉,汽輪機的轟鳴聲不絕于耳,它正源源不斷把電流送往千家萬戶。
精雕細琢“可靠性”基石。2024年11月27日,這臺寄托著彬長人熾熱期望的機組宣告順利結束“168小時”試運行,正式投入生產階段。伴隨機組投產“落地”的,是在彬長發電公司的每一寸土地上,“精益管理”的理念也如同種子,落地生根發芽。在該公司,設備全壽命周期的“精益化”管理貫穿設備從“誕生”到“服役”的全過程,確保影響機組穩定的每一個環節都可控、在控。機組設備運行細致入微,在機組運轉期間,生產人員不放過任何一絲細微“病癥”,猶如老中醫精準把脈,為機組的微小缺陷細細“看診”。

為加強日常對設備的監測維護,運行部各班組成員如忠誠的守護者,在崗一分鐘,盡責60秒。為維護機組平穩運行,該公司實行機組風險評估與隱患排查治理“雙拳”出擊,持續迭代完善技術監督管理標準與動態管理機制,全方位、多層次織密安全網,為機組平穩運行保駕護航。在這般精雕細琢之下,1號機組自7月20日機組首次并網后已平穩運行169天。
點燃“可靠性”強勁引擎。技術創新是打造“可靠性機組”的“牛鼻子”。彬長發電公司領導班子秉持“勇立潮頭、奮勇爭先”的堅定信念,以“喬偉創新工作室”為前沿陣地,向橫亙在生產途中的重重難題發起勇猛沖鋒。
因該公司CFB鍋爐設置的特殊性,常規循環流化床鍋爐的外置床會導致壁溫偏差過大,進而影響整個機組運行的穩定性。為攻克這一技術難題,該公司技術攻關團隊深入調研,考察全國各相似機組外置床實際工作情況,創新外置床裝置,降低外置床的循環灰偏差,最大限度消減循環灰的流動停滯,以提高流化效果和換熱效率,大幅提高了外置床的設備可靠性,極大提升了機組的穩定性能。

投產以來,彬長發電公司堅持科技創新賦能安全生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截至目前,獲得發明專利2項,通過快速預審獲得實用新型專利1項,獲得實用新型專利受理通知書1項,項目建設期間形成技術創新項目28項,小發明、小成果19項。2024年10月,由陜煤集團組織、清華大學岳光溪院士牽頭,以彬長低熱值煤660MW超超臨界CFB示范項目為支撐項目,與清華大學聯合申報了“低階煤綠色高效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
鑄就“可靠性”紅色動力。彬長發電公司始終堅持以“大黨建”格局為公司高質量發展精準領航,以扎實穩健的“大運維”格局為機組可靠性持續賦能,將黨的政治建設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

走進1號機組生產現場,飄揚的黨旗、醒目的黨員先鋒隊標識、閃耀的黨員示范崗,構成了一道最為亮麗的風景線。彬長發電公司黨委以“黨建+工作示范區、黨員先鋒隊、黨員安全責任區”等為載體,引導黨員深耕安全生產“責任田”,為機組安全運行注入“紅色動能”。“全體黨員亮身份、做表率,迎難而上,生產現場就是我們的‘主戰場’!”在第二黨支部書記的動員下,黨員們個個沖鋒在前,勇挑重擔,高質量、精細化推進日常巡檢、設備維護工作。
從安全管理的精雕細琢,到技術創新的攻關突破,再到黨建引領的凝心聚力,彬長發電公司讓國內首臺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雙示范”機組綻放出耀眼光芒。凡是過往,皆為序章。今后,彬長發電公司將續寫機組“可靠性”的輝煌新篇章,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為強勁、穩定的能源保障,為彬長集團高質量發展貢獻“彬電力量”。(田名則)
編輯:達文娟


